月餅與中秋節有何相干?

Posted by:世界粵菜廚皇協會 Posted on:9 月 29,2020

中秋節,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。中秋之夜,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,因此稱八月十五為「團圓節」。古往今來,人們常用「月圓」、「月缺」來形容「悲歡離合」、客居他鄉的遊子,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。

關於中秋節的起源,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說法,也流傳着如「嫦娥奔月」、「月神生日」等神話故事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的祭典,民間也有中秋祭月之風。對於秋天豐收的喜悅和感恩,酬神祭祖,向月神祈年、祈生育,將月神女性化、大母神化和秋分之夜望月占年,都是構成後世中秋節習俗的重要內容,並先於戰國時代的楚國形成雛形。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,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,宋、明、清諸朝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。到了後來,賞月重於祭月,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。每當中秋月亮升起,人們將月餅、石榴、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,拜月後,全家人圍桌而坐,邊吃邊談,共賞明月,歡度佳節。

1302phn006_a
中秋節玩燈籠

根據文獻記載,月餅最早出現於南宋時候,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不相干,只是作為一種蒸作食品,在飲食市場出現而已。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繫是在明代。當時,北京城市裡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。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會自己製作月餅,用於自食和贈於良朋親友,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。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,差別甚大,其製作的名堂亦多且有趣,如有專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餅,有只限於女子享用的葫蘆月餅,還有特別為少年準備的「孫悟空」、「兔兒爺」之類的月餅等,名目繁多,不一而足。到了近代,月餅不僅製作精良,品種也日益豐富。

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,中秋吃「團圓餅」的習俗。那是類似月餅的大小餅子,一個蒸籠只蒸一個,餅內包有糖、芝麻、桂花和蔬菜之類,餅子外型壓有各色圖案。中秋節之夜祭月後,由長者分切成塊,家庭成員分食一塊,謂之「團圓」。此外,亦有食芋頭的習俗。中秋節日這天家家戶戶烹煮一鍋番薯芋頭,供家人食用。據說是感謝土地公公賜給窮人番薯芋頭以解困之恩德。東南沿海群眾還把吃芋頭同元末漢人推翻元朝暴政聯繫起來。「芋艿」和「遇難」的諧音,吃芋艿不忘國家和民族的危難。

作者: 仲富蘭教授


世界粵菜廚皇協會

世界粵菜廚皇協會[World Master Chefs Association for Cantonese Cuisine"WMACC"]是一個以弘揚粵菜文化,搭建國際廚藝交流平臺,提高粵菜烹飪藝術水準為宗旨的國際性組織,於2015 年11 月在香港註冊成立,發展至今,加盟成員機構已近50 個,覆蓋了歐、美、亞、澳等四大洲。並先後成立中國區總會、馬來西亞、荷蘭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及香港等分會,而新加坡分會亦已於2023年7月正式成立,現共有7個分會。  粵菜師傅遍全球,幾乎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菜的影蹤。協會的使命正是向全世界弘揚粵菜文化,並搭建交流平臺。協會通過每兩年一次在世界著名城市舉辦的「世界粵菜廚皇大賽」,交世界朋友,溝通和交流最新業界資訊,推動粵菜文化的發展。 2015 年在廣州、2017 年在香港、2019年在澳門分別舉辦了首三屆大賽,第四屆賽事因環球疫情延至2023年,於2023年9月4至7日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古晉巿順利舉行。而2025年第五屆賽事已訂於中國廣東深圳巿舉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