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坊東方
日升日落,是自然的規律;生老病死,是生靈的宿命。
人到晚年,會有這五苦,即使很無奈,要有好心態。
把一切熬過去,才會苦盡甘來。
01
第一苦:退居二線的苦
《道德經》:“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。”
人生雖有百年,但能做的事不過二三,沒有人能十全十美,面面俱到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功成不必在我,亦不必為兒孫憂愁。
優雅謝幕是一種格局,退位讓賢是一種氣度。
該服老時就服老,學會卸下重擔,習慣人走茶涼。
只有這樣,才能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。
漢大丞相諸葛亮,一輩子為了興複漢室,熬得油盡燈枯,星隕五丈原。
結果,沒了他的蜀漢後繼無人,短短幾年就被曹魏吞併。
一手締造康乾盛世的乾隆,85歲主動退位,悠哉遊哉成了太上皇。
他自號“十全老人”,89歲壽終正寢,成為歷史上年壽最高的皇帝。
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,固然厥功至偉;但功成身退,頤養天年,更加讓人羡慕。
退居二線不一定真的苦,不妨換個角度,餘生安心享受。
02
第二種苦:親友漸少的苦
晚清李叔同,《離別》的歌詞裡寫道:
“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人生難得是歡聚,惟有別離多。”
經歷過風風雨雨,經歷過世事無常,會發現無數漸行漸遠,無數聚少離多。
莊子和惠子,相愛相殺了一輩子。
他們一起在濠梁上,盡情辯論過魚兒的悲喜;
他們在梁國的朝堂上,差點兵戎相見;
惠子也曾前去弔唁痛失愛妻的莊子,後來,莊子在惠子的墳前哭成了淚人兒。
莊子說:“惠子去後,我的發問再無人回應,我的心事再無人言說。”
有些故事會戛然而止,有些再見會變成永別。
命運的車輪無法阻擋,但正因如此,教會了我們要珍惜眼前。
不要失去後才懊悔,那只能是對自己的折磨。
從往事裡釋懷,趁親友還在,多盡一份心力,不辜負每一次遇見。
03
第三種苦:子女遠離的苦
《莊子·應帝王》:“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迎,應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。”
人若無牽無掛,心就像一面鏡子,照過的不送,未照的不迎,超然物外而不受損傷。
但若人心裡有了掛念,就開始有了弱點,就會被情緒輕易攻陷。
而孩子就是父母心裡,永遠放不下的牽掛。
父母總是一邊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,一邊又在擔心他們羽翼豐滿,遠走高飛。
古人說:“兒行千里母擔憂。”
一半是孩子不在身邊的酸楚,一半是孩子遠在他鄉的心憂。
但父母和子女,原本就不會有相同的歸途。
與其愁腸百結,不如欣然接受,孩子在身邊,便共用天倫之樂;孩子遠遊在外,也能夠逍遙自娛。
不要讓孩子成為生命意義的全部,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。
04
第四種苦:身體疾病的苦
古詩雲:“盈縮之期,不但在天。養怡之福,可得永年。”
壽命的長短不僅僅在於天命,更重要的,是學會調養自己的身心。
人只有健康了,才能讓生命更有品質。
俗話說,人老心先老,保持開朗的心態尤為重要。
凡是讓自己不開心的事,就像垃圾一樣倒掉,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,讓自己沒有時間變老。
後半輩子,照顧好自己,就是最重要的事。
不想吃疾病的苦,就多一點自律,少一點放縱。
05
第五種苦:孤獨寂寞的苦
古人說:“世間之法,獨生獨死,豈複有伴。”
孤獨是人間常態,熱鬧只是一時喧囂。
再要好的朋友,有一天也會不再聯繫,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,其實還是自己。
到了一定年紀,孤獨寂寞自己排遣,不需要向別人尋求。
人的一生,總是越往前走,越寂寞孤獨。
但其實,孤獨如茶,原本的苦澀下蘊藏著回甘。
成熟睿智的人,懂得細細品味,才能在孤獨裡找到那縷清甜。
元代全真道士,王志謹說:“心無苦樂,乃所謂真樂也。”
退休,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。
你若待之以苦,則餘生皆苦;你若安之若素,則餘生皆樂。
人到晚年,會有這五苦,熬過這些苦,你就一定能夠圓滿此生。
LEAVE A REPLY